时间: 2025-04-07 10:47:51 | 作者: OD体育网页版登陆
苏州正全方位推进AI创新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剑指2000亿。
2.目前,苏州市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
3.知名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如乐聚机器人、苏州灵猴机器人、穿山甲机器人等,在整机、核心部组件方面技术不断突破。
4.为此,苏州发布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要素名单,包括特色产业园、高能级创新平台、优质领航企业等。
5.到2027年,苏州计划重点培育3家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达1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是AI与机器人深层次地融合的典型代表。当前,以工业体量大、制造产业链配套全、营商环境优为特色的苏州,正全方位推进AI创新应用。
目前,苏州市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公司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形成了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苏州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城市总实力排名TOP10”第三位。
核心零部件(软硬件)企业在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广泛分布。
乐聚机器人是专注于AI领域高端智能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探讨研究、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
自2022年落户吴江东太湖度假区以来,乐聚机器人相继推出医院物流机器人、高动态仿人机器人等研究成果,发布了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并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3大场景完成批量交付。
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正在向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核心零部件世界级供应商继续迈进。
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浩介绍,“我们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将会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简单来说,它能像人一样,通过学习各种本领,实现从感知场景到自主规划并执行任务,拓宽‘就业’渠道,就像灵猴‘七十二变’。”
目前,灵猴正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其合作量产的智元机器人远征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投产不到半年时间,单月最大产能就达到200台,成为2024年国内量产最多的轮式机器人生产项目。同时,该款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多地数采中心。
从2006年成立至今,苏州穿山甲机器人成为了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自2011年起,穿山甲专注于末端配送机器人和AI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并迅速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公司已拥有300多项自主专利,机器人内置自研智多星(SmartStar)垂直大模型和DeepSeekAI大模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力量,产能和销量在全世界内遥遥领先。
今天,穿山甲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全国超过千家餐饮门店,并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公司最新研发的“飞毛腿”外卖机器人,将在今年四月小批量投放,预计五六月份正式大规模落地。
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生产出能够负载120公斤的重载机器人手。“尤其是在需要人力重复操作、精细操作的环节,我们的产品可完全进行替代,不仅效率更加高、精确度更高,成本也更低。”公司董事长白国超说,“我们在小负载机器人手领域做到了市场占有率国内前五,大负载领域目前是国内第一。”
目前,知行机器人构建了机械智能、感知智能、驱控智能三大核心智能生态技术圈,推出了工业平动手、协作手、仿生手、重型手四大类别产品,累计获得超过150项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大赛中荣获60余项奖项。
苏州追觅科技新近推出了一款造型酷似敞篷跑车的扫地机器人,只见圆形的舱顶滑盖优雅开启,一只机械手如银蛇出洞“丝滑”伸出,灵活地用前端的“夹子手”夹起散落物件。完成收纳后,机械手又取出配件仓中的毛刷,“伸”进展示柜间的夹缝开始深度清洁。
“这款智能扫地机不仅加装了追觅全球首创的仿生多关节机械手,还搭载了具身智能大模型‘大脑’。”苏州追觅工程师刘璎皞表示,该款产品在美国2025全球消费电子展(CES)首次亮相后,立刻引发了行业和市场的高度关注。追觅机械手还搭载了具身智能大模型,通过双相机系统+AI深度学习,扫地机器人不仅能识别物体,还能自主判断处理顺序,就像一个懂得规划的“智慧管家”。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AI+制造的新可能,一直在升级机械手技术,将扫地机与其他智能家电形成联动,让扫地机器人真正成为智能‘机器人管家’,更好服务千家万户。”刘璎皞说。
包括常熟智汇未来具身机器人创新谷等8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等10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高能级创新平台”,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0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优质领航企业”,充分的发挥优质资源引领带动作用,推进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研究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努力建设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样板城市。
核心零部件、服务机器人等优势环节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多项国际领先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多项省级以上智能机器人攻关项目陆续启动;一批市级机器人创新联合体陆续建成。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获批建设;机器人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教联合体入围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江苏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启动建设。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建设;一批重点企业主导参与国际标准10余项、国家标准超50项;多家企业获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
重点培育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达1万台;
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制造、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