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消防特勤大队三站: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实力量

时间: 2025-04-10 04:47:44 |   作者: OD体育网页版登陆

  

西安市消防特勤大队三站: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实力量

  “今日懈怠训练,明日实战抱憾。”在西安消防的版图中,特勤大队三站凭借卓越的培训体系与无畏的救援表现,树立起行业标杆。

  清明前夕,笔者奔赴长安区东南部,踏入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三站的营区。明媚阳光下,消防员们矫健的身姿在训练场上跃动。带着对消防领域诸多议题的好奇,笔者与特勤大队三站的教官王滋展开对线岁,却有着丰富消防履历,身着“火焰蓝”制服,周身散发着沉稳与干练。多年的实战与钻研,使他对消防事业的脉络了如指掌。谈及特勤大队三站的独特价值,他目光坚定:“我们站是城市消防安全的利刃,肩负着攻坚克难、应对极端复杂条件下的灭火救援重任,为守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壁垒。” 这番话,让笔者深刻领悟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像特勤大队三站这样的队伍在默默负重,逆向前行。

  笔者在王教官的引领下,步入大楼东侧的“高速路”多车追尾事故模拟区域。现场,车辆扭曲变形,残骸交错,逼真的场景瞬间将笔者拉回到惨烈的事故现场,让笔者不禁对消防救援人员在真实救援中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智慧肃然起敬。不远处,消防训练塔下,供水消防车旁,二十余名消防指战员正全神贯注地进行门控技术训练。在烟火模拟训练场内,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看似简单却关乎生死的灭火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无误。墙壁上,“训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严字当头,精武强能”等标语赫然醒目,时刻提醒着消防员们训练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移步至大楼西侧的消防车库,现代化消防车整齐排列,宛如待命出征的钢铁卫士。一旁,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与消防无人机蓄势待发。正在操作的消防员详细的介绍道:“这些科技装备是我们如今应对复杂火情的得力助手。”

  笔者:特勤站的定位十分关键,能详细讲讲你们为何被称为特勤站吗?三站目前主要承担哪些业务呢?

  王教官:特勤站与普通消防站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应对重大、特殊火灾及灾害事故的攻坚力量。在人员配置上,我们汇聚了精英骨干;装备方面,配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复杂险情。我们三站除了投身日常高强度的消防救援行动外,还肩负着支队内部业务培训的重任。以建筑灭火教研组为例,其由14名专业的师资骨干组建而成,每位成员均在烟火特性、火灾扑救等核心领域接受过专业培训,且全员持有相关资质证书。自去年起,我们正式成为支队最核心的内部培训基地,培训周期灵活,长班35天,短班5至7天,单次培训规模可达50人。培训结束后,我们严格考核,确保每一位结业学员都具备扎实的实战能力。

  王教官:当下,“高地大化”成为消防救援的重点与难点。高层建筑楼层高、人员疏散困难;地下建筑结构较为复杂、通风不畅;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庞大、业态多样;机关学校人员密集;化工企业则因储存大量易燃易爆化学品,若发生火灾,极易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积极创新战法,大力推行“察打一体”模式。通过构建完善的侦察体系,利用先进的探测设备,第一时间掌握火情态势。同时,借助专家智库的专业力量,融合前沿科技成果,打造科学高效的决策系统,最大限度降低救援风险,全力守护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笔者:现代科技无疑为消防救援注入了强大动力,能具体谈谈科技在实际救援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吗?

  王教官:回首往昔,消防救援装备简陋、技术落后,早期的东风大鼻子消防车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我们迎来了装备的全面升级,举高类消防车、干粉消防车、水泡联用车、正负压排烟车等高端装备一应俱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灭火救援体系。个人防护装备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朝着轻便化、小型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以“空呼面罩”为例,它不仅能精准显示空气余量、定位消防员位置,其热成像功能更是在浓烟弥漫的火场中为消防员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在智能化应用方面,无人机与灭火机器人大显身手。无人机凭借高空俯瞰优势,迅速锁定起火点,通过热成像技术洞察火势蔓延趋势,及时有效地发现潜在火点,还能高效完成灭火剂投送、灭火弹发射以及物资运输等任务。灭火机器人以强大的出水量和超长的续航能力,深入危险区域执行灭火作业,同时为救援人员提供物资补给与路径引导,成为救援决策的重要信息支撑。未来,AI技术的深度融入将逐步提升信息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推动消防救援工作迈向智能化新时代。

  谈及西安西郊1998年“3・5”液化气闪爆事故,王教官神情凝重:“那场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当时受限于装备与技术条件,但先烈们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如今,我们在提升装备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大无畏精神,时刻牢记‘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神圣使命。”

  笔者:三站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节奏是怎样的?如何确保在高强度的任务压力下保持高效的战斗力?

  王教官:我们始终秉持“两严两准”的工作准则,将一日生活制度精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清晨的起床号,到早操时的整齐步伐;从洗漱后的内务整理,到三餐的有序进行;从高强度的操课训练,到午休时的片刻休憩;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到晚点名时的纪律重申,再到准时的就寝休息,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我们实行严格的24小时执勤备战制度,只要警铃响起,我们都能在一分钟内迅速登车出发,奔赴救援一线。

  此外,我们坚持“每战必评”的优良传统,每次灭火救援行动结束后,都会组织全体人员对救援过程做全面复盘,从接警响应、现场侦察、战术运用到协同配合等所有的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一直在优化战术方案,持续提升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访谈间隙,笔者参观了消防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区域。教研室里,堆满了专业书籍与案例资料,彰显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会议室中,现代化的设备为战术研讨与经验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宿舍内,床铺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展现出严明的纪律作风;盥洗室与餐厅干净卫生,为消防员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保障。整个营区不仅充满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练兵氛围更彰显了“严细实”的纪律作风和人文关怀。对于“接到报警一分钟内出发”这一严苛要求,王教官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刻在每一位消防员骨子里的行动准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绝不辜负这份信任!”

  中午1点,营区逐渐安静下来,“军港”中午静悄悄。此次探访,让笔者对西安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三站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深刻感受到消防事业在科技赋能与实战磨砺下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理解了消防救援人员为守护城乡安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巨大牺牲。文 王谦 孙波 来源:大谦看世界

返回新闻列表